新闻

2025年10月
教育传媒到校直击 天主教母佑会萧明中学 - 2025年10月
强项为本 发展潜能 追求卓越 成就未来
天主教母佑会萧明中学致力培育学生六育均衡发展,确立生命的方向及真义,融会知识与生活。梁佩珊校长重视学生未来的发展,认为学生的才能并不仅限于学术,而是有更多不同的可能性,因此推行强项为本教育,透过推行学与教新模式、开展体验式学习,提供不同机会,激发多元潜能,帮助学生追求卓越,迎接未来的无限机遇。
发展学与教新模式 建构个性化学习体系
面授x电子混合式学习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
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灵活性,学校推行结合面授与电子学习的「混合式学习」。校园内全面覆盖无线网络,并支持学生使用自携装置进行学习,以确保每位学生获得平等的电子学习机会。梁校长表示:「学生能够运用科技进行课前预习,推动自主学习模式,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;在课后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善用电子平台进行温习。」今年,学校进一步加强AI应用辅助学习,例如将教科书的电子版纳入聊天机器人中,并计划推出全校的AI使用指引,以提升学生资讯素养,培养应用科技学习的能力。
重视教师专业培训 推动AI创新教学
学校相当重视老师专业培训,推动AI教学创新发展。早于上年度开始,学校已安排老师参加「人工智能教育应用」课程,就生成式AI原理、教育伦理及实务操作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,装备老师善用AI工具的技能,协助课程设计、自动化评量以及优化行政流程等,全面提升教与学效能,为推动全校性的数位教学培育人才。
善用人工智能 深化英语能力
英文科善用AI平台与混合式学习,助学生提升能力、接轨国际,成就未来。教学上,老师会于课前预设问题,让学生预先准备,使面授时学生更易吸收新知识;AI平台也全面强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,尤其聚焦推动学生善用AI平台进行写作和说话训练,如利用平台进行写作纠错,并针对句型、语法的学习难点提供延伸练习;利用AI平台模拟对话角色功能,提供反馈帮助学生进行英文会话训练。
此外,学校全面建构英文语境,推动学生建立运用英语的自信心。例如英文老师会采用「Fun with Learning」的策略,鼓励以长带幼,由高中学生带领初中学生开展Easter Hunt英语活动,让学生体会英语非仅为考试所用,而是生活化的应用,从而推展活用英语的气氛。
性格强项教育 照顾独特性
老师深信,每位学生各具强项特质,学校为此推行性格强项教育,设不同正向主题的班主任课,让学生在不同情境的活动中理解性格强项的价值,学会欣赏自己、欣赏别人;学校每年也会表扬态度正向积极的学生,鼓励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亮点,感染其他同学。
生涯规划活动 成就学生梦想
学校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动生涯规划,与外间机构合作,支援中一至中六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需要。生涯规划组近年推出STAR Program,鼓励具备不同潜能的学生,修读大学资优教育课程,发展个人强项,为自己未来的梦想迈进。
多元体验式学习 开启学习新角度
境外交流 开拓视野
学校积极透过境外交流助学生扩阔眼界:一方面组织师生赴上海、湖南、重庆、东莞等地,就历史文化、学习模式、环境保育、科技探索等不同层面进行游学、交流和考察活动,加深学生对国家的认识,探讨国家的发展机遇,提升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;另一方面,历史科及中史科亦曾带领学生到访日本的长崎与原爆幸存者对话,反思东亚在现代化的得与失;体育科老师也组织了福冈体育训练团,让学生远赴日本进行体育训练与交流,透过游学交流建立学生健康生活模式,开拓眼界。英文科也会安排学生在暑假前往纽西兰游学,学生除了学习外,也会在纽西兰接待家庭寄宿,进行深度沉浸式的英语环境学习体验,有效提升英语能力。
体验中华传统 培养文化内涵
学校举办多元化的国民教育活动,如国情电影欣赏会、博物馆参观、中华文化工作坊,丰富学生对国家的认知,强化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。今年初,学校举办「中华文化日」,进行文学阅读讲座;又安排中国舞、杂耍表演,以及中华传统游戏、民间小食等活动摊位,让学生寓学习于玩乐,体验中华传统的优秀面,培养文化内涵。
音体艺
学校贯彻强项为本的理念,促进学生音乐智能、肢体动觉智能、空间智能的发展。音乐科因材施教,提供音乐专业训练;视艺科与艺术家合作,开设校本绘本创作、陶艺资优课程;体育校队则邀请校外教练,让学生透过恒常训练,培养团队精神和运动潜能。多年来,学生在各项比赛屡获殊荣,包括「全港十八区视艺比赛冠军」;「葵青区学界体育比赛女子组总亚军」;「香港校际合唱节2025金奖」;「联校音乐大赛2025中乐小组合奏金奖」,学校与有荣焉。
商业体验
学校鼓励学生参与营商体验计划、理财及商业比赛,透过真实的营商环境加深学生对商业运作的理解。同学亦表现出色,分别获得「JA学生营商体验计划最佳商品奖季军及最具人气奖」;「全港理财争霸战2024——少年金融人才计划全港冠军及大湾区冠军」。
缔造成功舞台 尽展学生才能
数理创科
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 STEAM 工作坊、科研及比赛,以及组织实地考察团探索各地科技发展,促进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。例如数理科甄选学生参与奥数或科研培训,由校内老师和校外专家指导学生竞赛策略。学校老师曾带领学生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数学竞赛、华夏杯、亚洲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公开赛、韩国科学与工程大奖赛、趣味科学比赛等,以实战拓展视野,且屡获殊荣。在学校的支持下,学生夺得以下奖项:「亚洲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公开赛总决赛(日本东京站)银奖及铜奖」;「香港国际数学竞赛晋级赛2025 (香港赛区)金奖」;「第五届生物医学工程创意竞赛之『爱・创耆乐』跨代共融机械车大赛(Lego组别)冠军」。
语文及人文学科
英文科鼓励学生参与校际朗诵节、写作比赛等活动,提升英语沟通能力与自信。多年来在英文朗诵、「SOW Inspiring Book Gifting Competition」等比赛中囊括多个奖项,表现优异。
中文写作方面,学校邀请作家到校开设「创意写作班」、「微型小说写作班」,并鼓励学生参加中文大学「资优计划」写作课程及校外征文比赛。学生近年于多个征文比赛表现优异,获得多个奖项,包括「大湾区资优创意征文比赛卓越学校大奖、星中之星大奖及金、银、铜奖」;「香港浸大大学文学奖——杰出少年作家奖」;「文裕杯全港校际征文大赛冠军、季军、金、银、铜奖」,成就斐然。
历史与文化方面,学校过去两年均获教育局颁发「传承・想创」年度大奖及嘉许奖,以肯定学校推广中国历史与中华文化的贡献;学生亦参加了理大全港中国历史论文比赛2024,并夺得「杰出大奖」,有助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深度认识与兴趣。
大学之路
学校灵活善用不同资源,致力培养学生按潜能兴趣,踏上梦想之路。学生在2025年,考获符合本港大学入学要求的成绩达92%,其中89.8%学生获取录入读本地大学学位课程。而在2024及2025年,更有6位学生成功透过「学校推荐直接录取计划」及「校长推荐计划」,直接获本港大学录取入读心仪学科,当中包括:香港大学牙医学士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学士、香港理工大学物理治疗学(荣誉)理学士、香港城巿大学法律学学士,成绩让全校师生鼓舞。
在强项为本的教育下,学生不但在学业成绩表现优秀,而且在不同范畴,学生都能尽展所长,潜能尽显,成为未来的社会栋梁。